他们小区车位非常紧张,到了晚上,根本没地方停车。物业和居委就把这些车辆疏导到小区的网球场,临时性地夜间停车。但时间一长,许多车主就不自觉了,白天也不开走,双休日更是占着不动。久而久之,鸠占鹊巢,网球场就成了停车场。
记者在江虹花园小区看到,网球场就在小区入口处,铁丝网被卷了起来,方便车辆进入。一边的柱子上贴着车辆临时疏导点的指示牌,显示停放时间为晚8点到早8点。
记者到访当天,虽然网球场里停放的车辆已被清走,但多数带着孩子玩耍的居民还是选择了旁边的篮球场,因为篮球场车辆无法进入,相对安全。
这个地方设计得很好,有孩子玩的,车停在这里,万一小朋友碰到都不好,碰到车,车主㊣也不满意,小朋友万一撞了呢?怎么说都是不安全的。
居民们告诉记者,该小区停车存在困难,因此去年12月份,小区更新改造之后,就将这片网球场作为临时停车点。
有车主大半夜回来没地方停,物业好心把车子停了进来,但临时疏导点到底是几点到几点都没有说法,导致很多车主白天也不开走
据了解,江虹花园小区共有1100多户人家,机动车1100多辆。去年12月份,小区更新改造虽然增加了车位,但是车位缺口依然有300多辆。众多居民夜间无处停车,开放网球场临停确实缓解了停车难,多数居民也都表示理解。但部分车辆将临时停放当成了长期停放,白天不肯开走,引起了居民不满。
让他们停的话有时间点,十点以后没地方停也是一个民生问题,停的话早上七点以前要开走,这样不会影响小朋友在这里玩。
虽然网球场不该停,但如果只是在夜间,那么影响可㊣以缩减到最小。但这个思路并未把人的普遍心理考虑在内:只要没有外部的约束,那么能自我约束的人总是少数;即便是愿意自我约束,只要没有不利后果,和实际的好处比较起来,这种约束也会逐渐瓦解。
江虹花园小区正是这样的情况:起初大家还能自我约束,但从去年12月份至今,不到两个月,自我约束就开始瓦解了。
其实,该小区更新改㊣✅造后,也恰逢业委会选聘,三驾马车通过开会,决定开放网球场作为夜间临时停车点;不过,更为完整□□□、详尽的小区停车规约还未制定,摸着石头㊣过河,摸到了㊣现实难题。
要继续制定完善管理规约,公约里要涉及到居民反映的时间问题,有效规定好停车时间。目前是临时规约,时间段也需要广大居民一起参与制定。
即便制订㊣了规约,但如果只靠自觉来执行规约,恐怕事与愿违。居委表示正在考虑,如何基于规约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。
比如到了第二天早上,我们可以提前给✅居民打电话,车停在这个位置,有时间要开出去的。之后我们会考虑栏杆□□□□、车辆疏导器这些。
白天挪车工作日还算好管理,但到了双休日,停车需求与居民活动需求同时增长,这对矛盾也将纳入管理。
让小区车辆能停得进去,也能开得出来,通过小区㊣物业交钥匙□□□、留电话□□□、一键挪车等很多手段,让这个地方真正成为共享的空间。
打个电话□□□、一键挪车,这些后打补丁的措施还需要制定规约来做支撑。而对于更多小区来说,最好还是先制定规约□□、再实施,避免后期的矛盾。
一个小区,承载着居民全部的生活空间需求,包括通行便利□□□□、生活安宁□□、健康娱乐□□□□、绿化环境□□□□、邻里和睦等等,而不加节制地解决停车难,必然和这些基本生活需求相矛盾。
所以制定停车规约,首先要考虑的,是包括停车㊣需求在内的各种生活需求,在本小区究竟如何排序?如果停车真的成为压倒一切的优先项,那也应该是包括无车业主在内的全体业主的共识。